王秉乾

茅台镇“王茅”第四代传人
王秉乾(1916年6月1日-1951年2月21日),本名王运端,字秉乾,一作丙乾[a],男,贵州仁怀市人,“王茅”第四代传人、“荣和烧房”嫡系传人。[1][2][3]其家族经营的“荣和烧房”生产的茅台样酒,曾在1915年于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评中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牌及奖状。[2]
王秉乾生于1916年农历五月初一。1930年夏,王秉乾乘船前往成都,开始出省求学之路。后因父亲病重,回到仁怀。随后,王秉乾毅然投身教育,在母校当了一名教师,后又被推举为茅台镇中心国民学校(由原茅台小学更名)校长(主事),随后,又担任仁怀县治中枢镇中心小学校长。[2][1]1945年,王秉乾的父亲王泽生去世后,王秉乾接手荣和烧房[b],聘请小学同学陈厚德当经理,王华清当酒师,自己则当茅台镇镇长。[4]1945年冬季,街民失火、延烧一条街,荣和酒厂亦被波及,烧得精光,损失惨重。随后,王秉乾变卖田地,和经理陈厚德在废墟上重新把酒厂复原。[1]1946年,王秉乾在贵阳市仁怀同乡会所办、文通书局印刷的刊物《仁声月刊》上每期刊登广告,宣传自家王茅酒[2]1947年冬,酒厂复原,荣和酒厂生产步入正轨,继续扩大了生产规模。[1]土地改革运动时,王家被定性为地主。[5]1951年2月21日,王秉乾被仁怀法院以通匪罪正法,[1]“荣和烧房”被仁怀法院判决予以保留。[2]后世为纪念王秉乾,在茅台国酒文化城放置王秉乾塑像[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秉乾,1916年6月1日在其故居三官楼出生。[2]在他还没出生之前,家族就在1915年被贵州省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选送他们的“荣和烧房”的茅台样酒参加了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评,一举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牌及奖状,从此在世界各国外都打下了广泛的知名度。[2]1925年,王秉乾进入仁怀县高等小学堂读书,两年后,考入贵州省立第三中学。为追求民主革命真理,1930年夏,王秉乾乘船前往成都,开始出省求学之路。后因父亲病重,王秉乾不得不回到家乡仁怀县。接触了外面世界的王秉乾认识到,教育乃立国之本,要国富民强首先要兴师。因此,回到仁怀的王秉乾毅然投身教育,在母校当了一名教师,后又被推举为茅台镇中心国民学校(由原茅台小学更名)校长(主事),随后,由担任仁怀县治中枢镇中心小学校长。[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