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廷璆-抖音百科
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学术界公认的新中国日本史学科的开拓者之一。1932年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史学科。1936年毕业归国任山东大学讲师。抗战爆发后参加八路军。后离队参与了“民盟”和“九三学社”的组建工作。历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1949年调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主任、1977年当选为天津市政协副主席。1980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卷编委兼亚洲史组主任。1980年任中国日本史学会首任会长。担任核心学术期刊《历史教学》总编40年之久。代表性论著有《日本史》(主编)、《日本近代化研究》(主编)等。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革命与改革的“两点论”,提出了“明治维新资产阶级革命说”,受到中日史学界广泛重视。 生平简介
先生少时多不幸。幼年丧父、少年丧母。不满1岁时,父亲抛下妻儿撒手人寰,其时胞妹尚在母腹之中。寄居在姑母家中的母子三人,生活艰苦但不累孩子教育 。先生4岁识字,6岁入学堂。9岁时,母病故,兄妹移至叔父家寄养。叔父中过举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辛亥革命后曾担任祁阳县县长。其时,叔父因不满官场腐败,对社会悲观失望,意志消沉而辞职还乡。不久,家境逐渐败落,最后靠典当借债度日。然而,叔父对爱侄的教育格外用心,亲授说文解字、古诗、楚辞等,强命熟记6书之法则。13岁时,先生考入两浙盐务中学,因多门课程系英语授课,外语水平突进。中小学教育和严厉的家学,为先生日后的学术发展和造诣打下了坚实基础。 1920年代后期,国共合作大举北伐,大批青年怀着改造中国的满腔热血投入革命。然而,1927年蒋介石制造“四一二事变”叛变革命,国共分道扬镳[biāo],中国前途复为一片阴云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