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见城之战

伏见城之战
伏见城之战是日本安土桃山时代及战国时代末期的一场战争,发生于1600年(庆长5年)7月18日至8月1日,被视为关原之战的序幕战。伏见城由忠于德川家康东军的鸟居元忠领导的军队防守。鸟居元忠知道战斗的不可避免,他的牺牲使石田三成的注意力和部分西军从中山道的要塞转移,这些要塞在伏见城围攻期间被德川家康攻击。最终,城堡失陷,但在帮助德川家康取得更大战略胜利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背景

德川家康开始在丰臣秀吉死后尝试统一日本,无视丰臣家的命令,私下与家臣通婚,这引来了部份大名的不满。当中会津大名上杉景胜挑衅德川家康,无视家康上洛命令,因此家康在京都召集大名准备讨伐会津的上杉景胜,家康在6月8日离开伏见城,向会津进发。留守伏见城的主要将领有鸟居元忠松平家忠等,共1800多人。当得知家康讨伐会津后,石田三成大谷吉继等人在近江起兵讨伐家康。此外三成与增田长盛等为首的五奉行连署了弹劾家康的条文。西军的第一个目标是伏见城,7月18日总大将毛利辉元也下令伏见城开城投降,但遭到了元忠拒绝,元忠下令部下死守城池。

战况

西军派遣了约四万兵力投入此战役,当西军到达伏见城后,立即对伏见城进行围城。西军的攻击总大将是宇喜多秀家,副将为小早川秀秋,并余主要参与攻城的将领有毛利秀元、吉川广家小西行长岛津义弘长宗我部盛亲、长束正家和锅岛胜茂。7月19日西军开始攻城。由于伏见城是由丰臣秀吉时期所建造巨型城池,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攻陷。战况在最初数天内陷入胶着状态,两军在23日爆发激烈的枪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