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植(1804年-1872年),字仲基,一字景乔,号珠岭樵夫、慎庵,湖南湘阴人,清代官员、文学家,左宗棠的二哥。[1][2][3] 左宗植出身耕读家庭,自幼随父读书学习 。道光五年(1825年),左宗植被选拔为贡生,并在次年的赴京朝考中名列二等,被选为新化县训导。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植和弟弟左宗棠参加湖南乡试,中第一名解元。中举之后,左宗植多次赴京参加会试均失败,以举人身份被授桂东县教谕一职。不久,左宗植辞职返乡,寓居长沙府城,靠教书来自给自足。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植受聘主讲澧州(今澧[lǐ]县)的澧阳书院。咸丰元年(1851年),左宗植受命入京,被选拔为内阁中书。当时正值太平军起义,左宗植因为担心家中的安危,于咸丰二年(1852年)夏天辞官回家。从此,左宗植就断了做官的念头。除了曾经一度出任衡阳石鼓书院的讲师外,大部分时间左宗植都隐居在山村,读书著述,或者与士绅学者们交往;或者操持家务,教导子侄们读书。同治十一年(1872年),左宗植因病去世,终年69岁。[1] 左宗植的诗歌题材内容主要集中在游览写景、题画、酬赠等几个方面。艺术方面,左宗植属于苦吟诗人,早期的作品以行役、游览、写景诗为主,晚期则偏向于雅淡的写景游览诗。在酬赠诗方面,左宗植与友人之间的交流多用近体,情感表达爽朗通畅。此外,左宗植擅长为人 题画,诗集中有30多首题画诗,风格各异,借以抒写自己的思想情感。在散文方面,左宗植的《慎庵文钞》收录了70多篇文章,包括书论、序跋、碑铭、传记、祭文等,文章风格清简爽畅,其中书论和碑传写得最为出色。[7]
人物生平
左宗植从小跟随父亲读书学习,在13岁的时候,进入县学学习。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补为廪[lǐn]生。道光五年(1825年),左宗植被选拔为贡生,并在次年的赴京朝考中名列二等,被选为新化县训导。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植和弟弟左宗棠参加湖南乡试,中第一名解元。中举之后,左宗植多次赴京参加会试均失败,以举人身份被授桂东县教谕一职。不久,左宗植辞职返乡,寓居长沙府城,靠教书来自给自足。同年,左宗植受聘主讲澧州(今澧县)的澧阳书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