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红蜘蛛-抖音百科
棉红蜘蛛(学名: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又名棉花红蜘蛛、棉红叶蜡、火蜘蛛、火龙、起地火等,是叶螨科、叶螨属动物,又名棉红叶蜡、火蜘蛛、火龙、起地火等。 以成螨、卵、若螨3种形态存在。雌螨体形椭圆,深红色或锈红色;体背两侧各有一对黑斑,须肢端感器长约2倍于宽;口针鞘前端钝圆,中央无凹陷;气门沟末端呈U形弯曲,后半体背表皮纹构成菱形图,肤纹突呈三角形至半圆形;雄螨背面观略呈菱形,比雌螨小;体色淡黄色,须肢跗节的端感器细长,背感器稍短于端感器,刺状毛比锤突长;卵球形,浅黄色,孵化前略红。[1] 棉红蜘蛛分布在全国各地,年生10-20代,越冬虫态及场所随地区而不同;在中国华北以雌成螨在杂草、枯枝落叶及土缝中越冬;在华中以各种虫态在杂草及树皮缝中越冬;在四川以雌成螨在杂草上越冬;幼螨和前期若螨不甚活动;后期若螨则活泼贪食,有向上爬的习性;3-4月先在杂草或其他寄主上取食,观赏植物发芽后陆续向上迁移。棉红蜘蛛可孤雌生殖,其后代多为雄性;每雌产卵50-110粒,多产于叶背;卵期2-13天;幼螨和若螨发育历期5-11天,成螨寿命19-29天。[1] 棉红蜘蛛为害枫香、国槐、玉米、高梁、粟、向日葵、桑树、草莓、豆类、棉花、枣、柑桔及茉莉、丁香、月季等花卉。若螨、成螨群聚于叶背吸取汁液,使叶片呈灰白色或枯黄色细斑;严重时叶片于枯脱落,并在叶上吐丝结网,严重的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在农业防治方面,可通过铲除田边杂草,清除残株败叶来防治;通过保护此螨天敌,发挥天敌自然控制作用来防控;还可通过药剂防治。[1] 形态特征
成螨雌螨体长0.48毫米,宽0.32毫米,体形椭圆,深红色或锈红色,体背两侧各有一对黑斑。须肢端感器长约2倍于宽,背感器梭形,与端感器近于等长。口针鞘前端钝圆,中央无凹陷,气门沟末端呈U形弯曲,后半体背表皮纹构成菱形图,肤纹突呈三角形至半圆形。背毛12对,刚毛状;缺臀毛。腹面有腹毛16对,气门沟不分支,顶端向后内方弯曲成膝状。须肢附节的端感器显著,长6-7微米,宽3.3gm;足I附节前后双毛的后毛微小,爪间突分裂成几乎相同的3对刺毛,无背刺毛。雄螨背面观略呈菱形,比雌螨小。体长0.37毫米,宽0.19毫米;体色淡黄色。须肢跗节的端感器细长,背感器稍短于端感器,刺状毛比锤突长。背毛13对,阳具的端锤很微小,两侧的突起尖利,长度约相等。卵长0.13毫米,球形,浅黄色,孵化前略红。幼螨有3对足。若螨4对足与成螨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