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维钊

中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者之一
陆维钊(1899-1980)是一位现代教育家、书法家和刻家,中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者之一,原名子平,后改名维钊,晚年自署[shào]翁,浙江平湖人。[1][2]
陆维钊早年接受私塾启蒙教育,后前往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深造。毕业后,陆维钊曾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上海圣约翰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大学等多所学校任教。1960年,他受潘天寿之邀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面系担任教授。1963年,陆维钊开设了我国艺术院校首个书法篆刻专业,培养了许多书法篆刻人才。1979年,他招收了国内首批书法研究生。[2]
陆维钊擅长描绘山水花卉,精通刻制印章,专注于书法艺术长达数十年,将隶书草书融合于一炉,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他创造了新体“陆氏螺扁”或“陆维钊体”,在笔法上突破传统书体的束缚,融合方圆用、篆隶杂[róu]的特点,形成了“非篆非隶、亦篆亦隶”的独特风格。他有多部著作,如《中国书法》《书法述要》《全清词钞》《陆维钊书法选》《陆维钊书画集》和《陆维钊诗词选》等。[2]

人物经历

1925年受推荐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国学大师王国维(静安)先生的助教。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1月5日,日寇金山卫登陆,陆维钊先生携病妻幼女举家逃亡,幸免于难,但家藏的善本书籍、碑帖和珍贵字画为日寇所劫,丧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