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派是抗战时期的一个文学流派。[1]
著名文艺理论家、诗人、翻译家胡风,本名张光人,在上海创办的文艺期刊《七月》,主张作家“突进”现实斗争生活。胡风在重庆市北碚区以《七月》为核心,团结一大批志同道合,创作倾向、风格理论主张、观点一致的作家、诗人,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就叫做七月派。[2] 当时“七月派”诗人共有39人,大部分都聚集在北部,包括艾青、田间、邹荻帆、鲁藜、绿原、路翎等人,[2][1]他们坚持五四以来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3]重要作品有《无弦琴》《跃动的夜》《童话》《突围令》等。曾编辑出版《七月》《希望》《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多种刊物和丛书。[3] 主要成就领域
七月派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1981年出版的诗集《白色花》,收入被称为“七月派”诗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