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明震

晚清政治人物
俞明震(1860年—1918年12月24日)[1],字恪士,号觚庵,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2]光绪庚寅年(1890年)进士[1],官至甘肃提学使,为晚清宋派诗代表作家之一。[3]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俞明震奉命前往台湾,负责管理全台营务。[2]后来,他在抗击日本占领军的战斗中负伤。从台湾退回后,俞明震到部候选。[1]戊戌变法期间,俞明震积极支持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失败后,他转任南京江南陆师学堂兼附设矿务铁路学堂总办。[4]1903年7月,上海苏报案”爆发,俞明震参与办案,有意让吴稚晖、章士钊等人脱身,并因此被罢免官职。几年后,俞明震重获任命,赴江西任吉南赣宁道。[1]宣统二年(1910年),他出任甘肃提学使[4]辛亥革命后,俞明震辞去官职。民国初期,出任平政院肃政厅肃政使,后因弹劾袁世凯的宠臣陆建章而丢官,回到杭州隐居,直至1918年12月24日去世。[1]
俞明震著有《觚庵集》《觚庵诗存》《觚庵漫笔》《台湾八日记》等。[5]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书画家汇传》评价他“俞明震工诗,善书,擅画,诗宗柳州,书法元宰,画拟白阳,士林重之。”[1]

人物生平

俞明震出生于1860年。他少年时便擅长作诗。[4]光绪庚寅年(1890年),俞明震考中进士。依例进入翰林院,经过三年庶吉士生涯后,被分发到刑部任主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