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汉鼎(1614—?),字公铉[xuàn],号紫汾。义乌赤岸人。他虽非名卿显宦,却因清高耿直、敢言直谏、政绩卓著、志行超逸,而被世人所称道。与族兄弟金汉蕙系同科进士,被称为“金氏二雄”。[1] 家族历史
金氏是义乌的名门望族。元代的理学大儒金涓、钦赐“清慎”玺印的清官金德孚、明工部右侍郎金世俊、抗倭名将金福、清初名将金光,均为同一世族,他们都是名盛一时的文臣武将和志行卓异的俊士。 金汉鼎的父亲金德义(1579—1623),字行之,号六平。万历四十七年(1619)三甲进士,授婺源县知县。 婺源地处深山,民风强悍,特别是一些盗贼,利用横亘数百里的大山,同时又仗恃有当地豪绅的庇护,他们打家劫舍,百姓苦不堪言。金德义经过明察暗访,认为“若要除恶务尽,必须毁其巢穴,斩其股肱”。于是,对盗贼悉数剿洗,对窝藏庇护者绳之以法。这一来,纪纲大振,百姓诚服。金德义亦因此而得罪权贵。某窝藏盗贼者为朝中大司农(户部尚书)之女婿,被金德义处决。于是,大司农利用权势,恶意中伤,上疏弹劾。结果金德义被贬为教授,三年期满离任时,百姓拦挽,遮道送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