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世俊-抖音百科
金世俊(1573—1658),字孟章,号稠原,义乌县北门凌塘(今义乌市稠城镇)人。为官清正、廉洁奉公,明崇祯皇帝于御屏上书天下三清官时称他为首。以工部侍郎致仕。他精通理学,一生著作颇丰,有《四书宗贯录》、《宁我录》等传世。 人物简介
金世俊父名金文亮,字汝宏,号寅所,自幼熟读《四书》、《五经》,但命运乖蹇,屡试不中。后绝意仕途,居家自守。 金世俊九岁受读《春秋》、《左氏内外传》及《史记》、《汉书》等书,他读书过目不忘,日记千言。万历十四年(1586),即在县考中崭露头角,被选入县学。万历十八年(1590),在州试中名列第一,选入郡学。万历二十一年(1593),金华知府刘文卿,每次审阅郡学学生的试卷,总发现金世俊名列前茅,有意栽培。他看了金世俊的文章后觉得,虽然金世俊的文笔古雅,但意境不深,感悟不透。特命金世俊细读《四书大全》、《性论》诸书。经刘文卿的重点培养,金世俊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乡试时一举夺魁。他特别喜欢王阳明、罗溪见等当代大儒的著作,对朱子理学有较深刻的理解。万历二十七年(1599),知县张之中亦乃朱子理学传人,他在明伦堂讲学,金世俊前去听讲,结识了罗溪见门生虞应垣。虞应垣见金世俊对理学研究颇有造诣,遂告知在闽的老师。罗溪见闻之大喜,特从闽中寄来《书要》一部送给金世俊。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秋,金世俊游学于会稽(今绍兴),与名儒董懋结识,两人志趣相投,经常一起推敲学问,切磋文章。但董懋[mào]对理学的研究仅限于书面的字义,尚不能和实际相结合。时名儒陶石篑[kuì]隐居在家,董懋与金世俊一起前去拜访并请教,陶石篑对董说:“你的文字清真,脉络清晰,但对理学来说,还需结合实际。只有这样,学了理学才有实用。”董听后大不以为然,他对金世俊说:“陶石篑早年及第,名闻天下,书也看得少了,对于理学的见解也就浅了,所以他只能强调与 实际相结合。”金世俊并不随意附和,他纠正道:“陶先生的话没错,看书的真正目的在于实用,怎能以书面的字义去生搬硬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