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汉奇-抖音百科
新闻史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方汉奇(原名方汉迁),男,广东普宁人,1926年12月27日出生于北京丞相胡同的潮州会馆。[1][2][3]他是新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新闻史学界的泰斗。[4]方汉奇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多项重要学术职务,包括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首都新闻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新闻学科编辑委员会委员和第三版总编委会委员。[2] 1932年秋,方汉奇在西安培德小学开始接受学校教育。1946年夏,他读完中学并准备高考,随后考入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2][3]1950年毕业后,方汉奇到上海新闻图书馆从事《申 报》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工作。1953年8月,他开始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任教。1958年,他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任教,并于1972年至1978年再度回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任教。1978年起,方汉奇回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任教。198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中国第一批新闻学博士生导师之一。[2][5]1987年,方汉奇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1989年,他与宁树藩、陈业劭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新闻史学会。[5] 1991年起,方汉奇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6]1996年,他被授予中国新闻教育界的最高荣誉——韬奋园丁奖一等奖。[7]1998年,方汉奇加入早期网民队伍,通过自己摸索操作步骤学会了上网。2004年,方汉奇从中国人民大学退休,但仍继续担任博士生导师。[8]2017年9月,他荣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9]同年12月24日,他决定将所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奖金100万元全部捐赠给中国新闻史学会。[1]2025年3月,他参加的访谈节目《百岁仍少年》播出。[10] 方汉奇的代表作包括《中国近代报刊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中国新闻传播史》等。[4]方汉奇的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中国新闻史研究领域的诸多空白,更为新闻史研究的框架体系、方法内容作出了示范,是新闻史研究领域的一座高峰。[1][8][11]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