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铮-抖音百科
赵铮,河南项城人,1925年3月生,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曲艺教育家,一级演员、河南省文史馆馆员 、中国共产党党员、政协河南省第一、六届委员,民盟河南省委七届委员。[1][2] 赵铮最初是一名小学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就读于省立开封艺术戏剧专修班,1950年毕业留校并兼任地方戏曲课教师。1955年秋调至省文化局曲艺组,从事河南坠子专业演唱和研究工作。在从事河南坠子的艺术工作实践中,她在“乔派”坠子的基础上博采南北之长,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其声腔庄重高雅,活泼俊俏,表演细腻,突出神韵,既凝重清雅又柔美华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赵派河南坠子艺术”。她创作演唱的《摘棉花》《晴雯撕扇》《玉堂春》等曲目,在中国广为传唱,得到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评价。1961年调入郑州市说唱团,创作演出了《双枪老太婆》《焦裕禄》等曲目。1973年调入省曲艺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省文化厅的支持下,她创办了河南省首届曲艺班,弥补了河南省曲艺教育的空白。她担任10年班主任,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曲艺工作者。赵铮1992年退休。[2]2006年12月1日凌晨逝世。[1] 人物生平
赵铮在新中国成立前当过小学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就读于省立开封艺术戏剧专修班,1950年毕业留校并兼任开封师专体艺科的地方戏曲课教师。她酷爱河南坠子,经常到开封相国寺听评书,与民间艺人切磋技艺。1955年秋调至省文化局曲艺组,从事河南坠子专业演唱和研究工作。在从事河南坠子的艺术工作实践中,她在“乔派”坠子的基础上博采南北之长,在唱腔表演上勇于重新创造,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其声腔庄重高雅,活泼俊俏,表演细腻,突出神韵,既凝重清雅又柔美华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赵派河南坠子艺术”。她创作演唱的《摘棉花》《晴雯撕扇》《玉堂春》等曲目,在中国广为传唱,得到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评价。1956年,在第一届中国音乐周上,她演唱的河南坠子《摘棉花》以独特的魅力,与郭兰英、黄虹并称为民歌界的“三条辫子”。1960年起,她被错划为右派在农村劳动3年,1961年调入郑州市说唱团,创作演出了《双枪老太婆》、《焦裕禄》等曲目。1973年调入省曲艺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省文化厅的支持下,她创办了河南省首届曲艺班,改变了传统的心传口授、拜师收徒的陈旧教学方式。她以严谨的教学态度,系统地传授曲艺知识和表演演唱技能,弥补了河南省曲艺教育的空白。她担任10年班主任,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曲艺工作者。她任唱腔设计及导演的《春妞进城》《汨[mì]罗悲歌》荣获省第一、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