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

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
蒋廷黻[fú](1895年12月7日-1965年),[2][1]字绶章,笔名清泉,[3]湖南邵阳县人,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1][4]南开大学历史系奠基人、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的先驱,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4]
蒋廷黻早年为清华津贴生,并于1912年赴美留学,[1][4]先后求学于密苏里州派克中学和俄亥俄州奥伯林学院,主修历史,获文学学士学位。191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海斯教授攻读历史,并获哲学博士学位。[1]1923年,蒋廷黻回国担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后任历史系主任并兼文科主任,并最早开展中国近代外交史的研究。[4][5]1929年调入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在课程设置上、治学方法上等进行了改革。[6]1932年,蒋廷黻与胡适等人创办《独立周刊》。1935年12月,蒋廷黻离开清华大学,弃学从政,以非国民党员的学者身份参加国民党政府,任行政院政务处长,后从事外交事务。1945年,他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1957年,他当选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5]1961年任台湾驻美“大使”兼“驻联合国代表”;1965年10月9日在纽约去世,享年70岁。[1]
蒋廷黻是南开历史系的创建者,主持历史教学长达6年之久,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构建了南开大学西方史学的课程体系,发挥先导示范的作用。除此之外,蒋廷黻在南开历史系最早开始了中国近代外交史料的收集研究工作,并率先在历史系讲授中国近代外交问题,成为中国近代外交史教学研究的先驱者。他著有《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中国近代史》《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等作品。[5]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对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大陆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7]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