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1901年4月30日一1985年7月8日),俄裔美国经济学家,经验统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
1901年,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出生在俄国乌克兰哈尔科夫市的一个皮毛商人的家庭。1922年,移居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192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7年,进入米契尔教授主持的国民经济研究局工作。1930年,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发表论文《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1954年,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提出了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 倒U曲线(Iinverted UCurve),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又称作“库兹涅茨曲线”。[2]1960年,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1961年,任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中国经济委员会主席。1985年,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逝世,享年84岁。[3][4]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在经济周期研究中提出的为期20年的经济周期,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库兹涅茨周期”。他在国民收入核算研究中提出了国民收入及其组成部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被经济学家们誉为“美国的GNP之父”。他对经济增长的分析,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揭示了各发达国家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增长过程,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据说,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成果被引用的次数,在西方经济学界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中无人能及。197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