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

菝葜科菝葜属木本植物
土茯苓(拉丁学名:Smilax glabra Roxb.),又名禹余粮刺猪苓、山地粟等,为菝葜科(拉丁学名:Smilacaceae菝葜属攀援灌木。常长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林中、灌丛下、河岸或山谷中;适宜在砂质壤土或者粘壤土中生长;具有攀援习性。在世界范围内,越南、中国、泰国印度等国家均有分布;在中国主要产于甘肃南部和长江以南各省区。[4][1][6][2][3][5]
土茯苓根状茎褐色,长有肥厚块状结节;茎长1~4米,光滑无刺;单叶互生,叶片薄革质,为长圆形或椭圆形披针形;花单性,雌雄异株,小花呈绿白色,六棱状球形;果实为球状浆果,具粉霜。花期7-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4][1][6][7][2]
土茯苓作为一味中药材被收录于中国药典,药用部位为干燥茎根,在中国具有一千五百余年的药用历史,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和临床发展潜力。[2][8][9][3]

历史记载

名称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