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上瀛

明代时期琴家
徐上瀛(约1582年—1662年),别名青山,号石泛山人,汉族,江苏娄东(太仓)人。明末著名琴家。虞山琴派代表人物。徐上瀛学风严谨,纠正了严澄弹琴只求简缓而无繁急的缺点,自成一体,达到了较高的弹奏水平。他总结多年的弹奏实践,辑成了《大还阁琴谱》一书。是我国古代琴艺界的瑰宝。在严澄提倡的“清、微、淡、远”的基础上,提出了“和、静、清、远”等二十四要诀,系统地阐述弹琴要点和琴学的美学原则。

个人著作

经过他多年的实践和总结,辑成了《大还阁琴谱》一书,共收琴曲32首,指法详明,谱法自成一体。主张琴曲慢快并重,不可偏废,强调音调节奏须有轻重缓急之致,急而不乱,多而不繁。因而将《雉朝飞》、《乌夜啼》、《潇湘水云》等因节奏急促而受到严墩轻视的优秀名曲收入该集。这是徐上瀛继严澈的《松弦馆琴谱》之后虞山琴派的又一重要琴谱。同时,他在严澈提倡的“清、微、淡、远”四字琴学理论的基础上,又取诸家之长而别创一格,提出了“和、静、清、远、方、膻、恬、逸、雅、丽、亮、来、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的二十四字要诀,系统而详尽地阐述了运指、用力、取音等弹琴要点和琴学的美学原则,丰富和发展了虞山琴风,被虞山琴派奉之为准则,对后来的琴学理论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且他在表演上也纠正了严毅只求简缓而无繁急的缺陷,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他特别擅长弹奏当时流行的《汉宫秋》。一次,京师拿管礼乐的陆符来到江南,听了他的演奏后大为惊异,认为远比京师的演奏手高明,并问他是否愿意去京城。徐上瀛回答说,我是武举出身,有一身好武艺,到京城去正是报效国家的好机会。因次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他还是未能去成。崇须末年(1644年),他凭着有一身武艺欲参加抗清,但未有结果,遂隐居苏州穹窿山,改名撕,号石帆。著有《大还阁琴谱》、《溪山琴况》、《万峰阁指法[]笺》等。
鸟夜啼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