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足猫

猫科猫属的一种哺乳动物
1
4
黑足猫(学名Felis nigripes)是非洲体型最小的猫科动物,也是全球仅次于锈斑猫第二小的猫科动物。体长35~49厘米,尾长12~20厘米,雌性体重1~1.6千克雄性体重1.5~2.4千克。毛被为浅黄色或茶色,上面有明显的黑色或棕色斑点,足底为黑色。[2][4][5][6]黑足猫是非洲南部地区干旱、开阔生境的特有种,它体型小,天敌众多,高度依赖白蚁巢和跳兔的洞穴生存。[2][4][5][6]黑足猫为独居的地栖猎手,夜间觅食,以小型哺乳动物和小型鸟类为主食,也吃大量昆虫。[2][4][5][6]
由于黑足猫数量稀少且仍在进一步下降,加之其栖息地破碎化较为严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黑足猫归类为易危(VU)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黑足猫列入附录Ⅰ,严格禁止其国际贸易。[2][4][7]

分类和演化

分类

1824年,英国探险家、博物学家伯切尔(William John Burchell)根据产自南非北部的一张兽皮,命名了黑足猫(Felis nigripes)。[3]1931年,南非哺乳动物学家肖特里奇(Guy C. Shortridge)建立了黑足猫的一个新亚种——托氏亚种(Felis nigripes thomasi),并指出该亚种颜色比指名亚种深。[8][9]但由于黑足猫在整个分布区内没有地理隔离,亚种分化是不可靠的,201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SSC)猫科专家组已确认,黑足猫是一个单型种,没有亚种分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