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哈鱼

鲑科太平洋鲑属下的一种鱼类
1
2
大马哈鱼(学名Oncorhynchus keta),又名大麻哈鱼,俗称狗鲑、秋鲑。[2]体侧扁,纺锤形,自头后至背鳍基部逐渐隆起,从背鳍至尾部微弯。[2][3]头部呈侧扁状,眼睛小。[2][3]吻端突出,形似鸟喙。上下颌各有牙齿一列,牙齿尖锐、略扁。[2][3]背鳍起点位于吻端与尾鳍的中央。[2][3]脂鳍很小,位置很靠后。[2][3]臀鳍位于脂鳍的前下方。平均体长60厘米,最大可达1米,最重超过16千克[2][3][5]
大马哈鱼属于溯河洄游的冷水性鱼类,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的中高纬度地区,幼鱼在海洋中生活4年达到性成熟后回到江河中产卵繁殖。[2]该鱼于2007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11]

分类和命名

大马哈鱼属鲑科大马哈鱼属(又叫太平洋鲑属)的一种肉食性鱼类。大马哈鱼学名的种加名keta源自俄语的кета ,而俄语称呼则源于满-通古斯语系北支的鄂温克语埃文语涅吉达尔语。而汉语称呼“大马哈鱼”很可能源自赫哲语的dawa imaha,赫哲语中的imaha是鱼的意思,imaha的汉语音译为“马哈”,dawa的汉语音译为“大”,连起来就是“大马哈”,再加个鱼字就有了今天大马哈鱼的叫法。[12]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