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1
4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时期,由宫廷画师王希孟绘制的绢本设色画。作品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为宋代最长的山水画卷,收藏于故宫博物院[1]
《千里江山图》的主要取景地是庐山和鄱阳湖,[2]在湿地地貌的基础上融入多地特色景观。除了山水外,画中也有表现人文生活的内容,表现出了国泰民安的理想生活状态。该作品主要以石青、石绿为主要颜料。王希孟、擦、点、染的绘画技巧与前朝风格和技法相融合,形成了作者独特的青绿山水画风格;《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3][4][1]
《千里江山图》用一幅整绢画成,无作者款印,有清弘历乾隆)题诗,在画上题诗,后隔水有北宋蔡京题跋,尾纸有元朝李溥光题跋。[5]画卷历经千年历史变迁,仍保持亮丽的色彩,其美学价值极高,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6][7][3][8]

作者简介

《千里江山图》画卷尾部蔡京的题跋点明该作品作者为“希孟”。清初收藏家梁清标的标签上及清代书画鉴藏家宋荦的《论画绝句》中提出希孟姓“王",从而确认其作者为“王希孟”。[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