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

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落实政策
1
4
“三支一扶”工作是指中国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帮扶乡村振兴服务)工作。[1]“三支一扶”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教育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青团中央等10部门组织实施的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示范项目。[3][4][5]组织实施工作由各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三支一扶”人员在基层从事2-3年,在岗期间可享受工作生活补贴、社会保险、一次性安家费等待遇;服务期满后可享受公务员定向考录、事业单位专项招聘、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6]
2006年2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联合教育部等8部委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同年4月印发《2006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方案》。从2006年开始,每5年为一轮,从2021年至2025年,正在实施的是第四轮。“三支一扶”计划既为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单位落实就业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也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1]
截止2023年4月,“三支一扶”工作累计选派51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服务等,对促进基层事业发展,[3]助力脱贫攻坚、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7]

发展历程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