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八宿-抖音百科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a]运行而把天体黄道、赤道附近的恒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区,每个星区各取一星为宿,共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又分为四个区域,称为四象。[2] 二十八宿的构建是中国上古文明的发端,源于古人图腾信仰和观象授时。[3]先人在上古时代将满天星斗划分成群,称作星官[b]。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以星占家石氏、甘氏和巫氏为代表的三家星官名称,到了三国时期,陈卓统一全天星官,在唐宋时期形成了以"三垣二十八宿"[c]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星官体系。宋代皇祐年间(1052年)所观测的恒星数据是现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星表,它是"三垣二十八宿"传统星象的典型代表。[6]这一独具特色的星象体系是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在天空的反映和缩影,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观念最典型、最形象的体现,是历经千百年世代相传的中华文化瑰宝。[7] 二十八宿由东方苍龙的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的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的奎、娄、胃、昴[mǎo]、毕、觜、参;南方朱雀的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星宿组成。[2] 二十八宿作为古代天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的分野学说、术数学说等文化联系紧密,成为中国多民族社会文化的主流思想,在政治、军事、礼仪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8][9][10]作为文化源头之一,在各个领域中多有引用,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滋养功不可没。[11][12][13]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