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黄鱼-抖音百科
小黄鱼(学名:Larimichthys polyactis),别名为黄鱼、小黄瓜、厚鳞仔等,属于石首鱼科黄鱼属,[2]是一种西北太平洋特有的暖温性底层结群洄游鱼类。[8][5]其成鱼体长通常在200毫米左右,最长可达400毫米,[9]体重一般为200~300克,[10]但其体长和体重逐渐呈现变小的趋势。[11]小黄鱼体延长,侧扁,背腹缘呈弧形,[8]尾柄细长。[3]头大,具发达黏液腔。口大,端位,斜裂,两颌等长。牙细小、锐尖,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齿,假鳃发达。鳃耙细长。头部及体前部被圆鳞,体后部被栉鳞。背鳍鳍条部及臀鳍、尾鳍均被小圆鳞。[8]耳石大,鳔大。[3]体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各鳍灰黄色。唇橘红色。[8] 小黄鱼分布于朝鲜、韩国、日本、中国,[8][1]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海、黄海、渤海。[8]通常栖息于泥沙质或软泥质海区,[8]水深在0~100米之间。[1]喜欢较浑浊的环境。[12] 小黄鱼 肉质鲜嫩、味道鲜美、[7]营养丰富,是中国传统“四大海产”之一[13],也是日本、韩国等国家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14]其肉、头部、耳石、胆囊、鱼鳔均可入药,有明目、开胃、止痢、止血等功效,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15] 种群划分
根据形态特征、洄游迁移路线、产卵场所和越冬场所、基因等资料,小黄鱼通常被划分为3~4个种群,但因划分标准不同,其种群划分一直存在争议。1959年中国学者张孝威等依据洄游迁移路线及产卵场、越冬场位置将小黄鱼划分为3个种群,即东海种群、黄海南端种群、黄渤海种群。1987年,中国学者林新濯依据形态特征将中国近海小黄鱼划分为4个种群,即东海种群、黄海南端种群、黄海种群(朝鲜西岸)和黄渤海种群。2019年中国学者袁威等人将黄、渤海小黄鱼划分为4个种群,即黄渤海北端种群、黄海中部种群、黄海南端的沿岸种群以及黄海南端远离海岸种群。[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