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神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元朝时因大地震毁坏,元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水神庙重建,庙内供奉明应王。[1]是广胜寺三组保留元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之一。包括山门(元代戏台)、仪门、明应王殿等建筑。[1]1961年,国务院公布水神庙所属广胜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998年,“明应王殿”内的《元杂剧图》被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4][5] 水神庙明应王殿殿内四壁绘满了各种内容的元代壁画,是“中国古代惟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孤例”。其中尤以《元杂剧图》最为著名,这是中国目前[a]发现的惟一一幅大型元代戏剧壁画,被誉为广胜寺一绝。[2]
历史沿革
水神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存庙宇为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重修。唐太和间(827年—835年)重修明应王庙。金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年)金灭亡前,兵戌濒扰,焚水神庙。元中统元年(1260年)重建水神庙。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再修水神庙,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重修水神庙。元大德七年(1303年)八月六日平阳大地震,水神庙毁。元延祜六年(1319年)移址重建水神庙。元泰定六年(1324年)绘水神庙壁画。明洪武三年(1371年)修建水神庙之三门应门厢房。明洪武十二年(1380年)水神庙修建工竣。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水神庙,塑龙王神像。重修戏台,修砖窑背墙八孔。1921年赵城劣绅折毁水神庙元建三门及清建木构牌坊,后易为砖牌坊。1949年,临汾专署霍泉水利委员会借住水神庙地址,以砌垅筑闸破坏了历代碑碣甚多。1982年—1983年,落架维修水神庙明应王殿围廊。1985年,落架维修水神庙戏台。[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