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

中国当代教育家,实业家,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1
4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谱名南常泰,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市[1][2]精研儒、释、道典籍,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武术等诸门学问。[4][5]他毕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6]中国当代教育家,实业家,中华文化的传播者,[7][8]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引路人”。他著作等身,作品被译为140种语言流通于世。[9][10][11]
南怀瑾曾先后就读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中央军校[a]政治研究班、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抗战时期创办大小凉山垦殖公司[1]自任总经理兼自卫团总指挥。[12]后在四川成都执教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3年参与筹备创立维摩精舍。1949年,南怀瑾只身赴台,后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研究所教授,兼任辅仁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学院”教授。1967年受聘台湾“中华学术院”研士,先后创立东西精华协会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十方丛林书院,创办《人文世界》《知见》杂志等。曾旅居美国,创立东西学院[1]后居香港,期间作为“两岸关系的传话人”,促成“汪辜会谈”;关心家乡建设,成为“金温铁路的催生者”。[11][13]2000年任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理事长,指导儿童中华文化导读活动。[14]2006年,南怀瑾创办太湖大学堂,[11]后在此公开授课五十余次,[15]直至2012年9月29日于苏州太湖大学堂辞世,享年95岁。[1][8][16]
南怀瑾毕生投身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东西方文化的融合,[13]同时也致力于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9]不仅如此,他还帮助引进了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17]他出版了包括《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金刚经说什么》等多种著作,积极推动出版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典籍,并收藏了数万册珍贵书籍。[18]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