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议潮

唐朝归义军节度使
张议潮(799年—872年),一作张义潮,沙州(今甘肃敦煌)人。唐朝归义军节度使[1][2]
张议潮,沙州豪门贵族,其父张谦逸是沙州当地职权最高的汉人官员。755年发安史之乱,河湟、陇右地区逐渐被吐蕃占据。[3]唐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乘吐蕃内乱之机,从沙州率众起义,驱逐吐蕃镇将,顺利收复沙州地区,立即遣使向大唐告捷。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委派兄长张议潭等人携瓜、沙等十一州图籍,向大唐传递捷报。同年,唐朝在沙州设置归义军,任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管控河陇地区等十一州之地。咸通二年(861年),张议潮命其侄张淮深率兵攻克吐蕃的最后一州——凉州(今甘肃武威),并上奏朝廷。至此,河陇地区全部光复。[1][4]咸通八年(867年),张议潮入京,被任命为左神武统军,职列金吾,官居一品。之后,其侄张淮深掌管河西归义军事务。[5]咸通十三年(872年),张议潮卒于京师,获赠太保。[6][2][4][7][8]
张议潮多次率兵击退吐蕃回鹘等族的虏掠,收复河陇地区,使沦落百年之久的河西人民摆脱了吐蕃奴隶主的残酷统治。他掌管河西归义军期间,重建政治秩序,积极发展生产,恢复汉族文化,同时团结境内的少数民族,为加强西北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4][1]河西人民以诗文颂赞张议潮的英雄业绩,“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9]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