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又名《梦华录》《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1]作者是两宋之交的人,但真实身份不详。[2]全书主要记录了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公元1102年-1125年)年间北宋都城东京的风土人情和城市风貌,一共有十卷三万余字。[1]该书的“梦华体”叙事风格影响了后世《武林旧事》《都城纪胜》等都市题材作品的创作,[3]《东京梦华录》开创了以笔记描述汉族城市风土人情、掌故名物的新体裁,首开都市题材写作的先河,[4]被后世学者称为“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其关于东京城内民俗文化、市井百态的描写较为真实可信,是中国城市史、民俗史、文化史研究的珍贵历史文献。[5] 创作背景
《东京梦华录》成书于南宋初期,作者孟元老在正文前的自序中说,他自幼随父亲宦游南北,宋徽宗崇宁癸未年(公元1104年)来到京师,居住在城西的金梁桥西夹道之南,孟元老因此有机会长期亲身体验京城的繁华景象。[3]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长驱中原、直捣汴京,掳掠徽、钦二帝及宗室三千人,辇毂 繁华、壮丽辉煌的宋都顷刻间烟消灰灭,宗庙毁废,北宋灭亡。孟元老怀着对往昔的无限眷念和对现实的无限伤感,撰《东京梦华录》,书首冠以序文。[2][6] 作者争议
孟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