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永健

生物化学家,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
1
4
钱永健(1952年2月1日-2016年8月24日[1]),出生于美国纽约[1],祖籍浙江杭州临安[2],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3],著名的生物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生物化学及化学系教授,[2]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4]
钱永健本科就读于哈佛大学化学和物理专业,博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5]  1981年,钱永健入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9年,钱永健将他的实验室搬到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任该校的药理学教授以及化学与生物化学教授。[6]1995年,钱永健当选为美国医学研究院院士。1998年钱永健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7]
钱永健长期从事生物化学研究,他几乎囊括了所有生命科学领域大奖。[8]2004年,凭借在设计和生物应用新型荧光和光可溶分子来分析和干扰细胞信号转导方面的开创性贡献,他获得2004年沃尔夫医学奖[9]2008年,凭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研究贡献,钱永健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共享该年的诺贝尔奖化学奖。[8]

人物生平

早年与求学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