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真长老

《水浒传》人物
智真长老,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长篇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虚构人物,在小说中智真长老是五台山文殊院长老,当世活佛,具有知过去未来之事的能力。[3]
智真长老第一次出现是在水浒传第四回,鲁智深在拳打镇关西后,逃亡过程中在代州雁门县遇到了之前帮助的金氏父女,在金氏女婿赵员外的介绍下,前往五台山文殊院出家为僧,诸僧觉得鲁智深形貌丑恶不愿收留。智真长老力排众议,认为鲁智深心地刚直,坚持将鲁达剃度为僧,并赐名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了寺院的三皈五戒[b],多次胡闹,智真长老反复进行教戒,给予宽恕。直到鲁智深又一次下山偷买酒喝,借着酒劲撞开山门,打坏亭子和两尊金刚,连续打伤数十人,智真长老才出来喝止鲁智深,打发他去京都大相国寺,临行前给了他四句佛偈。[1]
水浒传九十回,当梁山英雄好汉征辽成功,凯旋返京之时,鲁智深宋江告假,欲往五台山参礼本师,求问前程,宋江表示愿与众将同去。于是,宋江率领众将,跟随鲁智深,去五台山参礼智真长老,求问梁山农民起义军的前程。智真长老对鲁智深有所训诫,接受了鲁智深供献的金银彩缎,对宋江等多人也留了佛偈,但对宋江等人敬献的金银彩缎坚执不受。最后临别时,智真长老给鲁智深留下了“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偈言。[4]
学者崔玉卿认为,智真长老不仅具有主持正义、扶危济困、宽恕容人、善于识人、胆识过人的道德品质,而且还是一位慧者、哲人、导师、预言家。[3]

人物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