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的市辖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西北部。西、北和嘉定区、宝山区相接,东、南和静安区、长宁区毗连,总面积55.53平方千米。[3]截至2022年12月31日,普陀区下辖2镇、8街道。[6]区人民政府驻地上海市大渡河路1668号。[11]截至2024年末,普陀区常住人口为124.87万人,比上年增加0.96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89.79万人,外来常住人口35.08万人。[10] 普陀区境域地貌属堆积地貌类型,为滨海平原的老滨海平原区。地势平坦,气候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该区常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4]境内拥有长江水系吴淞江,全长125千米,[14][15]苏州河流经普陀有14千米,两岸岸线长达21千米。[16]唐朝时今普陀区所属的大部分地区逐渐成为陆地,自唐朝起,普陀区辖区分属华亭、昆山等多地。鸦片战争以后,逐步成为上海市区一部分。直到1950年6月28日,才成立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17] 普陀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之一,未发展第一产业。[1]其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以批发零售、金融业、交通旅游业为主。[7]重点培育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产业,现代服务业占区级税收的比重超过50%。[18]其中,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对普陀区经济的整体拉动力较强。2024年,该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24.40亿元,比上年增长4.4%。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57.02亿元,比上年增长4.1%。[10]2024年,普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90.6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19.30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1471.37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为92.5%。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02.52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66.79亿元,增长8.0%。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45.75亿元,增长5.8%。全年民生投入120.49亿元,下降1.9%。其中,卫生健康支出18.80亿元,下降12.9%。[10]普陀区对外交通发达,对内交通便利,内、中、外三条环线均从区内穿过,7条轨道交通连接上海各中心区和邻近郊区。 普陀区内的沪西工业区是上海的工业中心之一,还保存着一批包括中央造币厂旧址在内的工业文明遗产。[19]普陀区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发源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20]此外,区内还拥有江南丝竹、真如羊肉加工技艺、玉佛禅寺传统梵呗艺术、海派玉雕等数十项非物质文化遗产,[19]桃浦古井、阜丰福新面粉厂旧址等18处文物古迹保护点,长风公园等2个国家AAAA级景区和M50创意园等4个国家AAA级景区。[21][22][23] 地名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