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薯

菊科包果菊属植物
1
4
菊薯(Smallanthus sonchifolius (Poepp.) H.Rob.)为菊科Asteraceae)包果菊属(Smallanthus多年生草本植物[3],又名雪莲果[1],英文名Yacon[4]。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区,新西兰日本等国家引种种植。中国多省区如云南福建山东河南等地引种栽培[2]。菊薯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的环境,可耐强光,较耐寒,耐贫瘠,忌水怕旱。[3][2]
菊薯株高1-3米,地下块根肥大,纺锤形,皮色黄褐,肉色淡黄。[5]茎圆柱形,中空;地下具纺锤形块茎,表皮粉红色。[3][5]下部叶宽卵形或戟形,具长柄,上部叶卵状披针形[3][5]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头状花序具总苞片5枚,花冠黄色。果实为瘦果[3]
菊薯块根几乎不含淀粉,可生食、炒食或煮食,口感脆嫩、味甜[2],且含有很高的果寡糖和多种营养物质[6],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营养价值。此外,菊薯菊薯块根在食品、保健品、能源开发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地上部分也可利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2]

研究历史

菊薯的分类学定位经历过一些变动。1843年,菊薯被国际植物分类学者定位于菊科(Asteraceae)向日葵族(Heliantheae)杯苞菊属(Polymnia),1978年美国植物学家Harold Robinson(哈罗德·鲁宾逊)根据植物学特征对其重新定位,从杯苞菊属中拆分出包果菊属(Smallanthus),并将菊薯最终归入菊科向日葵族的包果菊属中,该定位得到广泛认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