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周口市下辖县[1],位于河南省东部边缘、周口市东部。[2][12][3]北邻鹿邑县,西接淮阳县,南靠沈丘县,东部和东南部与安徽省的亳县、太和县和界首县为邻[13]。截至2021年,郸城县境域面积为1490平方千米,下辖3个街道、9个镇、10个乡,[5][10][4][2]县人民政府驻新华路西段36号。[14]2023年末,郸城县常住人口93.39万人,城镇化率为38.48%。[6] 郸城县地处黄淮豫东平原,黄河冲积扇南缘,全境形似一向东南开口的簸箕形盆地[12][15]。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12][16]。西周时期,郸城县属厉、陈两国,秦时期属陈郡的苦县、项县。隋开皇六年又设立郸县(今县城),唐后被称为郸城集或郸城镇[2]。元朝分别属鹿邑县、宛丘县[17]。清朝大部分归属鹿邑县小部分淮宁县、沈丘县[12][17]。1952年8月,政务院正式批准成立郸城县[2]。2000年,周口撤地设市,郸城县属于周口市。[12] 郸城县规划建设“东部中药材、南部黑皮冬瓜、西部甘薯花生、北部辣椒、中部果蔬”五大种植产业基地,全县发展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养殖场、水产养殖。该县第二产业以食品医药主导产业和制衣制伞特色产业为主[18];第三产业以服务业、电子商务为主,[2]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19]2020年,郸城县地方生产总值完成339.56亿元,增长2.5%;2021年,郸城县生产总值为366.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1:43.4:37.4。[10]该县被称为“两省三县通衢[qú]”,其境内被高等级公路环绕:G344横贯东西,G220纵贯南北,S211、S214、S324也交汇于此。[2] 郸城县是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名县[2]。郸城县有坠剧、大鼓、张振福泥塑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0多项[2][20];有段寨遗址、堌[gù]堆寨遗址、汲冢遗址、宁平公主墓、竹恺店古墓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1]有洺[míng]河生态旅游区、中原民俗园、幸福梅园景区等国家A级景区3处。[22][23][24]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