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路-快懂百科
幸福路(原名“环城马路”)是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城市主干道,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一条城市商业街。1954年上半年竣工后,此路几十年来不断拓延修缮,逐渐形成商业规模,是宿迁老城区的核心地段,承载几代宿迁人的记忆。老宿迁人曾说“不到幸福路就不算进城上街”。现今幸福路商圈繁华热闹程度不如往昔,似乎渐趋没落,但仍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每逢周末、节假日期间仍可见人流和商业气息。[1] 广义上的“幸福路”北起宿迁节制闸,南止项王故里核心景区东北侧地块(建立地级宿迁市后项王故里周 边地块变迁很大,2011年项王故里景区又启动大规模扩建改造,现幸福路以南为仿古商业街区,称作“项王故里西楚大街”,也作为项王故里夜市,原幸福南路已缩短,幸福路南止点与项王路相交,即项王故里夜市北门处)。狭义上的“幸福路”是根据2006年市政府发布的《宿迁市城区第三批地名命名方案》(宿政发〔2006〕107号)确定的路段,北起八一路,南止黄运路(西湖路),亦即当下人们普遍认知的“幸福中路”。[2]此外,关于“幸福北路”的起讫点随时间变化认知也有不同,宿迁早先的方志文献记述是宿迁闸至马陵路,新近的文献和当下的认知观念是宿迁闸至八一路,马陵路至八一路之间则被划入“幸福中路”范围。认知上的变化与商贸经济壮大、城市建设发展有关,也与2006年发布的道路命名方案有关。 2023年7月,幸福路被纳入2023年宿迁市地名文化遗产名录。[3] 筑路由来
宿城最先使用“幸福”一词的是城北的矿山居委会,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在全国推行以农业合作社为基层组织的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是年7月矿山被命名为“幸福一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宿城的商业主要集中在东大街,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现代商业,同时考虑分流东大街的商业要素,减轻东大街的压力,拟建一条新型商业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