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雷达

工作在毫米波频段的雷达
1
4
毫米波雷达(英文名:millimeter-wave radar[2])是工作在毫米波频段的雷达。毫米波雷达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安防、军事、医学等领域。[3][4][5][6][7]
毫米波雷达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研制,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用于机场交通管制和船用导航的毫米波雷达[a],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毫米波技术研制成功一些较好的功率源:固态器件如雪崩管和耿氏振荡器;热离子器件如磁控管、行波管、速调管、扩展的相互作用振荡器、返波管振荡器和回旋管等。[8]20世纪90年代后,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b]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为毫米波雷达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2024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彦教授团队在无任何模型训练的情况下,利用毫米波雷达技术实现了高精度的非接触人体心脏活动监测。[7]2025年1月31日,南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研制出薄膜铌酸锂光子毫米波雷达芯片,在毫米波雷达领域取得重大突破。[9]
毫米波位于微波与远红外波相交叠的波长范围,与微波相比,毫米波的分辨率高,指向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和探测性能好。与红外波相比,毫米波的大气衰减小,对烟雾和灰尘具有更好的穿透性,受天气影响小。[3]毫米波雷达相较微波雷达性能下降,原因有发射机功率低、波导器件损耗大;毫米波雷达与天气关系密切,降雨影响更大;在防空环境中,其易出现距离和速度模糊问题;且毫米波器件昂贵,难以大批量生产装备。[10]

历史沿革

研发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