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属

有鳞目眼镜蛇科下的一属
1
4
眼镜蛇属学名Naja)是有鳞目眼镜蛇科下的一属动物[2]。截至2023年,COL收录该属下共有33个种和7个亚种[12]。眼镜蛇属动物的毒性很强,其毒液属混合型毒素,既有神经毒,又有血液毒,其毒性极大,[13]每年都有许多人因其咬伤而丧命[5][11][7]。它们广泛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温、热带和沙漠地区及东南亚岛屿[6],常栖息于温热带稀树草原、森林、雨林、灌木林等环境[11]
眼镜蛇属下不同物种体色花纹差异巨大,但仍存在一些共同生物学特征,如它们体型较大,体长多为0.7~2.5米不等[5][6],其头部呈椭圆形,眼中等大小,上颌骨较短,前端有沟牙,沟牙中空可用来注射毒液,无颊鳞[14][5][6]。它们是严格的肉食动物,通常只捕食自己猎杀的猎物,如啮齿动物两栖动物、鸟类等[5][11][7]。其属下部分种类,如森林眼镜蛇的平均寿命约20年。[7]
截至2023年,眼镜蛇属下有31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2种为濒危(EN)等级,3种为易危(VU)等级[3]舟山眼镜蛇孟加拉眼镜蛇(野外种群)被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4]。眼镜蛇属动物毒液是药物的潜在来源,如止痛药等,除此之外其还可进行蛋白质研究并研制抗蛇毒血清[5][11][7]。在古埃及文化中,眼镜蛇是极为重要的图腾形象;[15]印度教中,操耍眼镜蛇是庆祝“蛇节”的仪式之一;[16]此外,眼镜蛇也被用于命名一些军事装备。[15]

命名与分类

1758年,瑞典生物学家林奈Linnaeus)最先命名了印度眼镜蛇(Naja naja),命名依据是印度学者塞巴(Seba)所绘制的图画,但当时并未提出眼镜蛇属的命名。[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