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鲟

分布于长江水系的鲟属的一种淡水定居型鱼类
长江鲟(学名Acipenser dabryanus),又名达氏鲟,是鲟属的一种淡水定居型鱼类,[2][6]仅分布于中国长江水系[1]长江鲟是较古老的鱼类类群之一,在研究鱼类进化和地质地貌变迁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是中国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典型代表,可以作为长江生态保护的关键指示物种。[6]其体形别致,游动时较文静,有“一帆风顺”之意,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3]由于水电工程的建设、过度捕捞等因素导致达长江鲟的资源量急剧下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野生灭绝(EW)[a],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野生动物[b][7][8]《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附录Ⅱ[c][9]
长江鲟形似中华鲟,但个体较小,[6]最长可达250厘米。[5]头呈楔形,[10]吻尖短;[11]幼鱼皮肤粗糙,成体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光滑面。[11]长江鲟栖息于长江上游及其支流水域,一般不进行长距离的洄游,只在栖息的江段上作一定距离的移动;[12]为底层鱼类,怕强光,怕噪音干扰,喜在夜间安静的河床底部活动;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也摄食小鱼以及水生植物残渣。[12][13]
长江鲟的生存依赖人工增殖放流,长江水产研究所分别于2013年和2018年成功进行了第二代和第三代繁殖,从2007年到2018年,约有20万只幼体被放归到长江上游进行种群恢复,2018年约有40只成熟个体被放归同一水域。[1]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