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芋

菊科向日葵属植物
1
4
菊芋学名Helianthus tuberosus[3],又称洋姜、番姜、鬼子姜、洋生姜[4],是菊科向日葵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5]。原产于美国至加拿大中部和东部,十七世纪传至欧洲,后传入中国、日本印度等地有引种栽培[6][7][8]。菊芋耐贫瘠、耐旱、耐寒,适应性强,适合在干燥、凉寒、光好的气候条件和含沙量高的土壤条件下种植、生长[9]
菊芋植株高1~3米,茎直立,有分枝,被白色短毛。叶通常对生,边缘粗锯齿状,叶面被白色短柔毛。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总芭片多层,披针形,边缘被开展的缘毛,托叶长圆形,舌状花12~20个,黄色管状花,黄色。瘦果圆柱形,下部较狭,疏被微毛;冠毛2-4枚,近膜质,扁平,条状长三角形,不等长。花期8~9月[10][11][12][13]
菊芋块茎质地细致,脆嫩,可生食、煮食、炒食或酱腌加工,最宜酱腌食用[14],同时块茎耐贮存,富含氨基酸、糖、维生素菊糖、多缩糖、淀粉等物质,是提取低聚果的最佳原料,入药,有清热凉血作用,消肿之功效,已广泛用于医药、保健领域。其中低聚果糖可有效增殖人体内双歧杆菌,中国“双歧因子”保健品的原料就是菊芋[15][12][16]。菊芋也可制造果糖和酒精[12][8],美、英、法、德、澳大利亚及中国台湾地区都已生产含菊糖及低聚果糖食品,包括乳制品、乳酸菌饮料、糖果、饼干、果冻冷饮等多种食品[16]。但由于它的繁衍速度很强,也被许多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德国等,当作了入侵植物[17]

物种命名

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自传入欧洲后便有许多不同的拉丁名和常用名。Linne在1753年给出了菊芋现在的二项式拉丁名(H.tuberosus L.),如今他的分类系统是被公认的。除此之外,菊芋还有两个最广泛使用的两个名字“Jerusalem artichoke"和“topinambou”[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