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栖动物-抖音百科
两栖动物(学名:Amphibia),是脊索动物门下的一纲,[1]是变温、[13]卵 生、[10]水陆两栖的[14]较原始陆生脊椎动物。[8]截至2019年,综合分类信息系统(ITIS)收录两栖纲下共有3目75科554属8054种,3个目分别为无尾目(Anura)、有尾目(Caudata)、蚓螈目(Gymnophiona)。[1]除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的极地地区外,两栖动物几乎分布于全球。[9]它们能够利用水生和陆地栖息地,[14]还有以穴居为主的,[7]其栖息地多样,包括从热带雨林到沙漠的各种生态区。[9]它们通常为动物食性,[7]蚓螈目主要取食白蚁、蚯蚓等无脊椎动物,[6]但某些种类的幼体为植食性。[7] 两栖动物的身体通常分为头、躯干、四肢和尾4部分,没有明显的颈部,[6]现存的无尾目、有尾目、蚓螈目在结构外观上有明显不同,[14]基本可以分为蛙蟾型、鲵[ní]螈型、蚓螈型。[8][6]两栖动物一般没有交接器,[15]基本都是体外受精,[7]蚓螈及少数有尾类进行体内受精,[6][12]其雄性泄殖腔向外突出,可以视为交配器。[6] 截至2024年,两栖动物纲下有8020个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其中有37种已灭绝(EX),2种野外灭绝(EW),795种极危(CR),1265种濒危(EN),816种易危(VU),431种近危(NT)。[3]无尾两栖类每年能够捕食大量昆虫,且多为严重危害农林业的害虫,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6][12]在教学实践中,蛙蟾类被广泛作为实验材料。两栖动物肌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营养丰富。它们还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动物园、博物馆、家庭中均有饲养。[6] 演化
水生向陆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