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

东晋将领、权臣
桓[huán]玄,字敬道,又名灵宝,谯[qiáo]国人,为东晋时期谯国桓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是大司马桓温之子。公元369年出生于琅琊,公元404年逝世于汉中[1]桓玄自幼深受父亲桓温疼爱,在桓玄五岁时,桓温临死之际,下令让桓玄承袭南郡公爵位。[2]朝廷大臣担心桓玄受到其父亲桓温晚年表露不臣之心的影响,所以并未对他加以重用。[3]以致桓玄早期仕途并不得志,23岁时才被授为太子洗马等闲官。太元十七年(公元392年)桓玄弃职归家,而后又借助晋州刺史殷仲堪王恭结盟讨伐王宝国这件事树立起自己的威望。[1]
隆安初年,会稽王司马道子因忌惮桓玄,任命桓玄当交广军区司令官、广州刺史。桓玄虽然接受了任命,但并未到广州上任。[4]后来他与殷仲堪、王恭等人举兵东进,但在白石被朝廷军队打败 。桓玄败退至浔阳[xún yáng],又被殷仲堪等推为盟主,屯兵在夏口驻扎。隆安三年(399年),皇帝又下诏加任桓玄为都督荆州四郡,同年桓玄与殷仲堪、杨佺期反目并杀二人平定了荆雍。[5]隆安年间(公元400年)朝廷诏任桓玄为都督荆司雍秦梁益宁江八州军事以及江州、荆州的刺史元兴元年(402年)桓玄带兵攻入建康,后一年便成功建立楚国政权。桓玄建立政权后整日游猎,不理朝政。永始元年(404年)被刘裕等人率兵讨伐,死于逃亡蜀国的途中。[1]桓玄在位一年时间便被讨伐下台,并且自桓玄败亡之后,桓氏家族几乎灭亡,桓氏家族也逐渐没落。[6]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桓玄于369年出生于琅琊,父亲为桓温,母亲为豫章公太夫人,小名叫做灵宝。[1]桓玄在幼年时期,就聪明而富于辩才,但被叔叔婶婶溺爱,所以桓玄为人自负。宁康元年(公元373年)桓玄五岁,袭位南郡公。[3]桓玄常常以英雄豪杰自称,后因其父亲桓温在晚年时期有谋权篡位迹象的言论的影响,被朝廷疏远,得不到重用。太元十六年(391年),桓玄在二十三岁时,被任命为太子洗马,不久出补为义兴太守,仕途郁郁不得志。[1]太元十七年(392年)他便辞去官职回到封国。[7]弃官而归后的桓玄,曾向皇帝上疏意在表达遭受不公待遇的不满,然而疏奏被压下并没有上报至皇帝。桓玄回到荆州后无所事事,因桓氏家族长期镇守荆州,早年由桓玄的父亲桓温担任荆州州长,后才由桓氏家族中桓玄的叔父桓冲等人历任,时隔四十五年才由王忱接任。所以荆州州长殷仲堪对桓玄既尊敬又害怕,而桓玄本性逞强蛮横,曾在荆州州政府办公厅前,用长矛指向殷仲堪的喉咙做出刺杀的姿势。征虏将军府军事参议官胡藩曾向殷仲堪提议压制桓玄,担心桓玄将来会与殷仲堪反目成仇,而殷仲堪本人对此建议却置之不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