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害

药害
药害是指农作物在使用药物后出现的非正常生长状态或生理障碍现象。药害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药害通常在喷药后数小时内至三至四天内显现,表现为烧伤、凋萎、落叶、落花、落果等症状;而慢性药害则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后才会表现出明显的反应,如生长不良、叶片畸形、晚熟等。[1][2][3]

症状表现

常见药害的症状包括叶面上出现各种颜色、大小不一的斑点,局部组织焦枯、穿孔,甚至叶片脱落,以及叶片黄化、褪绿或变厚等。

危害实例

常用的杀菌杀虫剂可能会对特定作物产生药害。例如,毒杀芬浓度过高可能导致黄瓜节间缩短,出现矮化症状,叶缘枯干;防霉灵会使叶片产生微小的环形死亡斑点;灭霜灵浓度过大会导致叶缘部分坏死,进而扩展至叶脉间的失绿,但叶脉仍保持绿色;百菌清过量使用会导致植株顶部叶片叶脉间显著失绿;高浓度的灭螨锰会产生失绿斑或褐色坏死斑;马拉硫磷浓度过高会影响幼苗生长点,导致叶片畸形;抗蚜威浓度过高也会导致黄瓜叶缘枯干。此外,水稻在孕穗至灌浆期间使用退菌特,可能会导致结实率下降,甚至不结实,这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