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巴斯-抖音百科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Abbas Kiarostami,1940.6.22-2016.7.4),出生于伊朗首都德黑兰,毕业于德黑兰大学美术学院,伊朗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摄影人。[1] 阿巴斯的早期作品多涉及学龄儿童,1970年他完成了自己的首部短片《面包与小巷》。[2]1987年,阿巴斯执导的儿童题材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是他第一部引起世界性关注的作品,是“伊朗电影第二次新浪潮” 的起点,他凭借该片获得1987年德黑兰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影片也获得了1989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艺术电影奖及第42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铜豹奖。[1][3][4]1990年他执导的电影《特写》上映,在表现形式上打破了剧情片与纪录片的界限,电影获得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魁北克影评人奖。[3]阿巴斯在1992年导演的影片《生生长流》中从父和子的不同视角,引导观众冷静地凝视周遭世界。[5][6]1994年《橄榄树下的情人》是阿巴斯难得一见的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该片与《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和《生命在继续》组成了阿巴斯的“村庄三部曲”“乡村三部曲”,形成了虚实结合的套层结构。[3][7]1997年阿巴斯执导的影片《樱桃的滋味》获得了当年戛纳金棕榈奖,该片被视为最能体现阿巴斯美学风格的作品之一。[3]1999年他执导上映的《随风而逝》荣获第56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5]2010年执导的《合法副本》获得第63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主竞赛单元最佳女演员和第10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提名)。[5]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阿巴斯1940年出生在德黑兰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小时候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曾是一名孤独症患者,他喜欢画画,将自己的全部精神寄托在影像世界,在童年以绘画作为自己与世界交流的主要途径。[4][8][9]少年时代,为了治疗孤独症,他曾经到布拉格去看捷克电影,但他从没把一部电影看过两遍,也不受任何电影导演的影响。[10]他15岁考上德黑兰美术学院,阿巴斯18岁就离开家,被迫独立谋生,高考时他报的是美术专业,但高考失败让他转而到交通警察部门谋了份差使,之后他一边在交通警察部门从事道路管理工作,负责监督道路拓展方面的事情,一边重新参加高考,晚上工作,白天上学,28岁大学毕业。[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