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棒鼓

流传于中国湖南湖北的地方曲艺
三棒鼓又名土家族花鼓,是流传于鄂、湘、渝、黔边区的一种民间传统曲艺[3]
三棒鼓属于花鼓类,它起源于唐朝的三杖鼓,以抛棒并辅以敲锣打鼓而得名,在古代从安徽流传到鄂、湘、渝、黔交界处,它源远流长,雅俗共赏,多为贬恶扬善、斤奸颂良等内容,语言生动谈谐。[4]三棒鼓表演形式为走唱或立唱,同时辅以额外的丢打技艺表演,具体有击鼓敲锣、抛刀和耍棒三种形式。三棒鼓唱腔风格因地而异,但基本都是按照当地方言音调形成的,演唱过程中用锣鼓演奏音效。唱词对韵律的要求非常严格,以句子的明快节奏和押韵为主。[diū]打技艺贯穿整个演出过程,其中打鼓有单植、双相和抛打等形式,讲究打鼓节奏清晰明快。而抛刀、耍棒的技艺表演则和击鼓似是兄弟,结合起来旋律饱满动听,相得益彰。花样繁杂的表演形式丰富了三棒鼓的艺术效果,使其更具审美价值,从而引起各地群众的喜爱,代表曲目有《三棒鼓根源》《孔雀东南飞》《杨家将》等,杰出代表人物有朱锦泉,陆海泉、张相成、胡金平等。[5]
2011年5月23日,湖北省宣恩县作为申报地区,三棒鼓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民间曲艺艺术。[6]

历史沿革

发展萌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