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和人

王火所著长篇小说,曾获得茅盾文学奖
《战争和人》是作家王火于1980年-1990年期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共160多万字,以三部曲的形式呈现。第一部《月落乌啼霜满天》、第二部《山在虚无缥缈间》、第三部《枫叶荻花秋瑟瑟》先后于1987年、1989年、1992年以单行本形式出版。1993年,三部曲又结合在一起以《战争和人》为题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2]
《战争和人》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国民党上层官吏童霜威及其儿子童家霆的人生遭际和家庭变化。在八年的战争生活中,童霜威带着童家霆辗转南京武汉香港上海等地,过着避难、隐居的生活。童霜威在历经人生百态后,从明哲保身到鄙弃国民党独裁统治,最终投身到了民主运动的行列。童家霆则在去世母亲及爱国人士的鼓舞之下,在所处时代的锻造之下,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共产党。该作品生动地展现了从1936年西安事变到1947年全面内战即将爆发期间风云变幻时代的全景式图画,描写了当时各种政治、阶级、社会力量的复杂矛盾和形形色色历史人物的活动。作品还从正面或侧面描写了当时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南京大屠杀河南大灾荒、湘桂溃败、重庆谈判等等,这些内容增强了本书的历史真实性和凝重感,体现了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民族意志和生生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1][2][3]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推出纪念“抗日战争”书单时曾这样介绍该小说:这种全景式的时空结构为人物的描写设置了一个俯仰古今的宏大背景。作品具有突出的史诗结构和鲜明的史诗风格。[4]
《战争和人》曾被选入《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中国编,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和国家图书奖等等多个重大奖项。三部书先后一经出版便迅速售罄,人民文学出版社迅速再版。1992年下半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多家主流媒体及省市级报刊杂志围绕《战争和人》三部曲发表了七十多篇报道及评论。[5][6]许多著名作家、评论家都为该小说写过评论。比如,雷达曾评价:“该小说吸引我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它写出了抗战时期特有的氛围,它的许多人物许多场面进入了神似的境界——写出那一时代的‘神气’。”[7]陈荒煤认为,“这部作品很有助于青年一代和不熟悉当时‘大后方’情景的人们更深刻地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并且作品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真实的形象,以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来吸引读者,再加上作者文笔的流畅,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以及社会、文化知识的渊博,是能够获得更多读者喜爱的。”[8]该小说被公认是一部立意高远、气势恢宏的史诗型巨著。作者本人也评价这部小说有“阳春白雪般的高品位”,是一部“史诗性作品”。[2]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和素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