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县级市,由郑州市代管,位于河南省中部,北靠省会郑州市区,东邻中牟县、尉氏县,南连长葛市、禹州市,西与新密市接壤,[5]市域面积1072.25平方千米(含郑州航空港区代管370.49平方千米)。[2]截至2024年末,新郑市常住 人口121.7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0.95%。[9]截至2025年10月,新郑市下辖4个街道、8个镇、1个乡,[7][8]市人民政府驻新郑市人民路186号。[13] 新郑市处于华北平原、豫西山地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3],处于二阶台地前沿,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等[3][19],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热充足。[3][4]市境夏属豫州,商属京畿[jī],西周为郐国,春秋属郑,战国为郑县,属韩国,秦置新郑、苑陵2县,属颍[yǐng]川郡。汉至清先后属河南郡、河南尹、管州、开封府、郑州、南京路钧州、河南省汴梁路、钧州等地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为开封专区、郑州市辖地。1994年,撤销新郑县,设立新郑市(县级),由郑州市代管。[20] 新郑市地处省会郑州半小时经济圈,是中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21],2024年9月,新郑市在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名单中排名第36位[22],有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23]2025年1-6月,新郑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9.6亿元,同比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7.6亿元,同比下降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5.7亿元,同比增长5.5%;建筑业总产值完成68.4亿元,同比增长8.7%;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11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24]境内设有郑州新郑教育园区[25],有23所高校。[26]新郑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黄金十字路口”,史称“咽喉九州”之地,形成“十纵十横”的城乡交通路网体系[27],境内有郑州新郑国际机场。[3] 新郑市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21],历史文化有裴李岗文化、黄帝文化、郑韩文化、枣文化等,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在新郑,新郑也被誉为黄帝故里、中华第一古都,新 郑黄帝祭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8],有郑韩故城[29]、后周皇陵[30]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31],境内黄帝故里景区[11]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