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

是仅次于节肢动物的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软体动物(Mollusca)是动物界软体动物门的统称,有13余万种,是仅次于节肢动物的动物界第二大门。因多有贝壳,又称贝类。海生的称海贝,陆生的称陆贝。分布广泛,从热带温带寒带,从海洋到湖河,从平原到高山,乃至动物体内,都有分布。如在9000多米的深海中发现牡蛎类动物,在海拔5500米高的山脉有蜗牛分布[1]。根据Catalogue of Life 的记录,截止2023年,软体动物可分为11纲20个亚纲88目1658科15379属130966种[2][3]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柔软,不具有一般无脊椎动物具有的骨骼。形态特别多样,最大的大王乌贼可达18米,最小的有仅长1毫米的螺类;大多数软体动物具有外套膜及其分泌而成的贝壳,外套膜是它裹在软体动物外背面的膜,由背侧皮肤褶袋下延形成,有成对的,也有愈合成一片的,它能分泌包在体外的石灰质贝壳(有的退化成内壳或无壳)。贝壳的形态、花纹和色彩多种多样,是区分种、属、科乃至纲的重要特征[1]
软体动物生存时代自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到现代[4],种类多,分布广,大多数种类与人类关系密切,有的可食用、药用或为家禽家畜的饲料等,也有一些种类危害农业和渔业生产,并与疾病的传播有关,还有一些种类属于危害严重的生物入侵种,给侵入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5][6]

分类

分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