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明珠(1635年11月19日~1708年6月3日),叶赫那拉氏,字端范,建州叶赫(今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镇),隶属满洲正黄旗人。叶赫贝勒金台石之孙,尼雅哈第三子,词人纳兰性德之父。[1]是清朝大臣。[2] 纳兰明珠最初授为蓝翎[líng]侍卫[a]、治仪正[b],后迁为内务府郎中[c],康熙三年(1664年),升至内务府总管[d];康熙五年(1666年),授弘文院学士[e];七年(1668年)授刑部尚书[f]、都察院左都御史[g];十一年(1672年)迁至兵部尚书[h]。次年,纳兰明珠详言利害,力主撤藩,与帝意相合,因受帝赏识。[3]纳兰明珠赞助康熙帝处理平定三藩军事,著有劳绩。[4]康熙十六年(1677年),授武英殿大学士,重修太祖、太宗《实录》及编纂[zuǎn]《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会典》《一统志》《明史》,皆以纳兰明珠为总裁官。[5][6]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纳兰明珠以两遇实录告成,加太子太傅,晋太子太师,[7]因朋党之罪被罢黜,恢复议政内大臣、光禄大夫,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葬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皂甲屯西。[1] 纳兰明珠从一名普通侍卫一路成长为权倾朝野的重臣,他 在平定三藩、议剿台湾、抵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尽管最后因结党营私、买卖官职遭弹劾不再被重用,但也掩盖不了他一代权臣的功绩。[1]
人物生平
初露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