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滓洞,即渣滓洞看守所旧址,为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所属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的主要旧址之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的一部分,[6]位于中国重庆市沙坪坝区凌云路歌乐山麓,距白公馆看守所旧址2.5公里。原为人工开 采的小煤窑,因出产的煤炭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3] 渣滓洞三面环山,地点隐蔽,地势险峻。[3]1943年军统特务霸占渣滓洞煤窑,在此地设置看守所,分为内外两院,外院为刑讯室和特务办公室。内院有一放风坝,[7]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2间平房为女牢。渣滓洞曾关押众多革命者以及进步人士,包括因六·一学潮、《挺进报》事件、川东武装起义以及小民革案被捕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如小说《红岩》中的江姐原型人物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小萝卜头”一家人等,最多时达三百余人。[8] 1963年,渣滓洞看守所旧址建立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1]1988年,渣滓洞看守所旧址暨国民党军统重庆集中营旧址被评为成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997年,中宣部公布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成为第一批100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9]2016年,国家旅游局授予重庆红岩景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称号;[10]2017年,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成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1] 历史沿革
1920年,商人程尔昌开办渣滓洞煤窑,由于出产的煤炭质量不好,渣滓较多,被称为渣滓洞。1929年,程尔昌因病去世后,渣滓洞由债权团管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