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

中国民间手工艺品之一
烙画也称“烫画”“火笔画”“火针刺绣”[1],是利用烙铁产生的高温,在丝绢、木板、葫芦等适合表现绘画图案的材质上烙出痕迹,通过控温、力度、轻重、缓急等绘制技巧制成的特别画种[2]
早在商周以前,人类就有了熨烙活动。[3]春秋战国时代,烙画就已经投入使用。[4]西汉末年,烙画开始作为一门艺术出现,并在东汉走向兴盛。[5]东汉王朝灭亡后,烙画技艺一度湮没于战乱灾荒,没有成规模的规范发展。直到清末光绪年间,南阳手工艺人赵星三钻研出一套完整的烙画制作程序,烙画再次兴盛。[6][7][8]进入20世纪,烙画工艺实现了产业化[4],在解放后,其技术也不断革新[9]
常见的烙画姿势有“卧烙”和“坐烙”。[10]最初,人们使用铁针作为工具,后来又发明了火烙铁电烙铁电烙笔[11]烙画可以使用的材料非常广泛,包括丝绢、木板葫芦、竹子、宣纸、皮革等。[12]在技法方面,传统烙画技法有类似国画的润色、烫刻、细描、烘晕和渲染等[13],后来南阳市烙画厂还发明了“套色烙花”和“填彩烙花”的新技法[14]
2021年,国务院将烙画(南阳烙画)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5]

烙画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