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胸鹀-抖音百科
黄胸鹀[wú](学名:Emberiza aureola),别名:禾花雀[2],是鹀属的一种鸟类。[5][10]由于人类的过度诱捕、农药使用的增加,以及其栖息地的丧失等因素,在1980年至2013年期间,黄胸鹀种群数量下降了84.3-94.7%,截至2015年,欧洲的成年个体数量仅有120-600只。[1]因此,黄胸鹀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极危(CR)[a],[1]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b],[11]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 黄胸鹀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8]常集体栖息在低山丘陵至平原有稀疏树木的灌丛草甸,和开阔平原地带的溪流、湖泊及沼泽附近的灌丛、草地中。[5][12]黄胸鹀一年内有春秋两次迁徙,春季约4月前后由越冬地向繁殖地迁徙。繁殖结束后,又逐渐集群南迁[13]。它们的食性在迁徙时到达各地及越冬地大致相同,地区性差别很小,都以吃农作物最多。仅在繁殖地区偏食了些动物性的食物(如昆虫、蜘蛛等) [10]。繁殖期喜单独或者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常集成大群。[14] 黄胸鹀颜色艳丽,[15][16]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宋代杨万里《寒雀》中的“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语晚晴”,[17]元代王恽《疏梅寒雀图》中的“山禽尽日怜幽致,争拣寒枝趁晚栖”。[17]另外,黄胸鹀捕食的害虫多于益虫,对农业发展有一定益处。[10] 形态特征
黄胸鹀体态较小,[5]是小型鸣禽,[12]体长14~15厘米,体重19~29克。[5]其虹膜为褐色,嘴为黑褐色,脚呈暗棕色。[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