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重要学术流派之一,亦称“邢名家”“辩者”“察士”等。[3]名家是先秦诸子中因“名”成家、善辩成名的一个学派,用来特指先秦时期名辩思潮中专门辨析“名实”的一批“辩者”之流。[1]他们注重探讨名实关系,提倡“控名责实”学说。[4]后来名家之称,始于西汉初期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1]历史上著名人物有邓析、惠施、尹文、公孙龙、恒团等人。[2]学术界现主要将名家分为“合同异”和“离坚白”两派别。历史上也提出了“白马非马”“历物十事”“辩者二十一事”等著名论题,现仍存在争议。[5] 先秦时期,社会巨大变革,使得古代哲学思想和学术思潮空前繁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6]当时社会“正名”问题的迫切实际需要,促使名辩思潮兴起,也使得“专决于名”的名家及其思想迅速崛起。秦大统一后,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以维护统治,百家争鸣终结,名家也走向衰落。[1]
名家之学是一种“名辩”之学,是一种哲学思想和观点的交锋或学术思想的相互批评。[2]名家“辩者”的严谨辩论技巧和语言表达逻辑思想,开创了中国逻辑思想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古代逻辑学和认识论的发展。[7]名家思想中的存在论、认识论、方法论和语言哲学思想等哲学思想,不仅有利于发掘传统文化遗产、理清中国哲学发展脉络,而且对于中国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和中西哲学之间的交流也有着重要的意义。[8] 诞生背景
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