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角守宫(学名:Correlophus ciliatus),为澳洲蜥虎科睫角守宫属动物[1]。睫角守宫体型较大,体色为黄色或红棕色,成体约20厘米[4]。有一个较大的三角形头部,额头凹陷,吻部较长[5]。上眼睑、头侧转折处以及前背部具有长纤毛鳞片[5]。头部有粒状鳞片覆盖,喉部有细小的颗粒状鳞片覆盖[5]。吻突为四角形,无颏片。身体有四足,每足四根脚趾,两侧呈明显锯齿状,两根内侧脚趾间有半蹼。后肢后缘皮肤有明显褶皱[5]。背鳞呈粒状,与头部侧面较大的圆锥形鳞片和背前端鳞片混合[5]。腹部有小而平滑的圆形鳞片。尾巴为细长圆柱形,覆有并列的小鳞片[5]。 睫角守宫是新喀里多尼亚的特有物种,主要栖息在海拔150米~1000米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1]。在格朗德特雷岛(Grande Terre)的南半部,卡纳拉(Canala )到蓝河(Rivière Bleue)地区广泛分布;北部地区内胡埃(Néhoué)也有发现。分布 范围约为5861平方千米,占据面积约44平方千米[1]。 睫角守宫受到走私、野火和入侵物种带来的威胁,在201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定为易危(VU)物种[1]。
命名与分类历史
法国动物学家安托万·阿方斯·吉切诺(Antoine Alphonse Guichenot)在1866年发现并命名为睫角守宫(学名:Correlophus ciliatus) ,分类在睫角守宫属下(Correlophus Guichenot, 1866)[7][8]。